于逆流中書寫華章
— 作者:湘潭市一中
202215班劉尚鑫
在西北工業(yè)大學研學的七天里,來自全國各地的150名優(yōu)秀學生匯聚于此,一起參觀這個雙一流大學,感受這里濃厚的學習氛圍,領略這里先進的科學技術。這七天里,我見到了許許多多不一樣的科技成就,見識到了什么是大國重器,更明白了我們身上的責任。
當我參觀各種各樣的實驗室時,我被那些無比精密的儀器深深地震撼到了,它們中的每一樣都是世界領先,讓我有一種“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感覺。讓我最為震撼的是那世界上最大的風洞,它貫穿了整個實驗室,那深綠的外殼讓我感受到了它的莊嚴,運—20飛機的研究就是在這里完成的,空氣動力學的美在我們的面前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在“三航”科普會上,幾位教授給我們講解了中國航空航天航海的歷史,讓我們領會到現(xiàn)今中國“三航”科技領先世界之列的來之不易,我也認識到了我國尖端領域的科技與西方先進國家還有相當一段距離,而追趕上他們的歷史重任就落到我們這代人的肩上。
作為“國防七子”之一的西北工業(yè)大學,它包含的學科和種類多半都與國防科技相關,比如那翱翔于藍天的“威龍”殲—20,“鯤鵬”運—20,他們的英姿讓世界為之一振;激光打印,精準制導,為我們的國家鑄造一道道安全的壁壘。面對一次又一次的“炸機”,西工大的航模隊永不言棄,散架了就再拼,炸毀了就重來,對他們來說,放棄永遠不會出現(xiàn)在他們的字典里。新型坦克,水下探測器,仿生蝠鲼為我們鑄造了不可破碎的鋼鐵長城。
當然,不只有科技,那些默默奉獻的科學家們也值得我們終身學習。吳運鐸先生創(chuàng)建的兵工廠到現(xiàn)在都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殲—20的設計總師楊偉,他的一生可以用“傳奇”二字概括。他初中畢業(yè)時的成績一門99,五門滿分,然后直接參加高考。最后的成績離清華北大只有一兩分,雖然因為色弱而與許多專業(yè)無緣,但羅時鈞教授非常看好他,于是楊偉進入了西北工業(yè)大學并正式開啟了他不可思議的一生。面對一個個技術上的困難,一個個未知的挑戰(zhàn)和風險,楊偉和他的團隊從不言棄,終為祖國打造了令世界恐懼的長矛。楊偉一路走來創(chuàng)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奇跡,雖然當時無緣清華,但他卻為我國的國防事業(yè)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是我們所有人學習的榜樣。
七天的時光匆匆,然而這七天所經歷的一切已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學長的一句“選擇一往無前!”更是觸動了我。是啊,哪管前路荊棘叢生,哪管未來漂泊不定,吾輩當自強,定將于逆流之中書寫華章!
供稿:教研室、高二年級組
指導老師:楊紀文
美編:李思慧
終審:黨政辦